民声丨室内公共场所控烟只是控烟的第一步 新动态
(资料图片)
【民声】
舒年
5月31日是第36个“世界无烟日”,今年的活动主题为“无烟为成长护航”,当年世界卫生组织之所以将无烟日定在国际儿童节的前一天,就是希望下一代免受烟草危害。
提起控烟,很多人会觉得已经“大功告成”,这是因为,各地都陆续出台了地方性的室内公共场所控烟相关规定,室内公共场所控烟不但成为社会共识,控烟执法力度也得到了保证。受控烟影响,许多地方的城市吸烟率已经大为降低,以浙江省杭州市为例,该市成人吸烟率已从2008年的25.4%降至2022年的18.79%。
但是 ,在一些场所,孩童依然难以免受烟草危害。在今年世界无烟日到来之前,北京市控制吸烟协会曾组织志愿者在放学时间对36个学校进行校门口控烟状况调查,尽管被调查的学校中有八成在校门口或家长等候区设置了禁烟标识,但大部分学校门口或家长等候区依然能看到有家长吸烟。
事实上,在儿童经常出入的一些室外公共场所,因为部分城市对这些场所缺乏明确的控烟细则要求,使得这些场所控烟实际效果有限。换言之,让下一代免受烟草危害,室内公共场所控烟,只是完成了第一步,后面还有很多关口要过。比如,一些人员密集、儿童孕产妇经常出入的室外公共场所能否控烟。再比如,能否将设定哪些室外地方控烟逐步调整为设定哪些室外地方可以吸烟,在空旷场所划定吸烟点等。
其实,这样的尝试已经有先例。以上海市为例,该市控烟三部曲就是“室内全面禁烟、室外不吸游烟、吸烟请看标识”,所谓游烟,就是指边走边吸,这是许多人难以逃避的二手烟来源。上海市健康促进中心的调查就显示,四分之三的市民经常遇到“游烟”,超过九成市民对此感到反感,马路人行道、商场写字楼出入口、车站机场出入口甚至医院学校门口都是市民经常遭遇“游烟”的场所,让人防不胜防躲之不及。
对此,该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就规定了部分公共场所室外区域也是禁烟的,比如幼儿园、中小学校、少年宫、妇幼保健院、儿童医院等未成年人为主要活动人群的场所,也包括了体育场馆、演出场所的观众座席,以及对社会开放的文保单位、人员聚集的公交等候区域等。而该市首批100个“示范性室外吸烟点”已在南京路步行街等地标处投入使用,引导规范室外吸烟者远离人群不吸“游烟”。这样的做法,值得其他城市借鉴。
控烟工作涉及社会治理的诸多方面,在完善室内公共场所控烟相关机制的同时,如何因地制宜动员社会力量,围绕无烟环境建设,走好控烟的下一步,打造居民共建共享的健康城市,提早实现“健康中国2030”中的控烟目标,值得各地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