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之“不苦”
最近要去买一本书,于是去县城的新华书店找,这一找才发现,县里新华书店去年就搬走了。而关于新华书店的回忆,却一直萦绕在心头。
姐姐比我大五岁,她读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收到了伯父送的一本作文精选。只记得那时她一放学就捧着书看,常常忘记了煮饭。
(相关资料图)
父母在农田里干活,收工晚,家里人手少,姐姐已经顶了小半个劳动力。父母回家后,看到姐姐捧着书如痴如醉地看着,尽管身体很劳累,也舍不得责怪姐姐一句。
四年级的时候,姐姐作文竞赛得了一等奖,她的任课老师奖励她,送了她一本书,并且告诉她,县城的新华书店有很多书,喜欢的话可以去那里买。姐姐得知这个消息后,和同学约好了赶圩的时候去集市卖菜,她想用卖菜的钱买书。
卖菜的这一天,她早早起床,母亲给她摘了一大包的峨眉豆,并嘱咐她卖峨眉豆得的钱,都由她自由处理。姐姐挑着峨眉豆,带着年仅五岁的我以及她的同学一起去了县城。那一天的峨眉豆很好卖,姐姐卖了十几元钱,给我买了个包子,带着我去了新华书店。她的同学则开始逛集贸市场,挑选想要的漂亮衣服。
姐姐徜徉在新华书店,先是很贪婪地看了一本作文书,我在一旁啃着包子,啃完包子也翻起了书店里的连环画。不知道看了多久,姐姐的同学来找她,催促她赶紧回家。想到我们还要步行几公里才能回到家,姐姐急忙选了两本书,恋恋不舍地离开了书店。
至此,姐姐总想办法把妈妈地里的蔬菜换成钱,再用钱去买自己想看的书。
有时蔬菜不好卖,卖的钱不多,姐姐宁可饿着肚子,也要去买自己喜欢的书。书陪伴姐姐成长,姐姐从书中获得很多知识,也收获了优异的成绩。
那时,我们小村庄交通闭塞,生活并不富裕,能读上书已经很不错了。很多小伙伴书包里只有语数两本书,姐姐的领悟能力很强,在课堂上便可以吸收课本知识了。每次她去新华书店,哪怕没有钱买,也要在那里待上大半天看课外书,因此她积累了丰富的课外知识。在每次课堂提问中,哪怕是教科书本里没有的知识点,她都能对答如流,这让她的任课老师吃惊不已。
于是姐姐成了老师眼中的“红人”。
顶着姐姐的光环,到了我入学的年纪,学校里的老师大概以为“虎姐无犬弟”,对我也关注起来。好在我成绩也不错,但相比姐姐的爱读书,我则是把完成课本知识当成了最大的任务,剩余的时间用来玩。
姐姐比我高四届,不出所料,她以全乡镇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好初中,成了我们学校的骄傲。我发现姐姐对于学习,对于书本,是本能的热爱,她不是为了学习而学习,她是为了热爱而学习。
如果哪天你发现她在发呆,其实她在构思故事;如果哪天你看到她在追着老人讲故事,其实她在收集素材……而我只喜欢和小伙伴玩游戏。
小时候觉得,姐姐有姐姐的世界,我有我的天地。
小时候去赶圩,姐姐的目标是新华书店的书,而我的目标是包子。我只要陪着姐姐去卖菜,就有机会吃到包子。
长大以后,我才发现,原来爱读书,可以让人站在不同的跑道上。
姐姐哪怕离开校园十年了,依然可以一次考试就考到心仪的单位,而我却历经多次考试,还没有考到自己心仪的单位。
如今站在已经搬走的新华书店前,回想起那时坐在地上看书的姐姐,我终于明白:从那时开始,命运就给了我们不同的笔,书写了不同的人生。
而我,再次深刻地认识到:读书真的能改变命运。
姐姐说:“什么时候读书都不晚,读得越早,人生能自在得早一点;而读得晚一点,也一样不会辜负我们的努力。”正可谓:“活到老,学到老。”我想,如果我们不再受物质之苦,也请尽早地少受精神之苦。而少受精神之苦,读书便是最好的一条捷径。